某種程度上,一批批倒下去的紙企或許正是造紙行業轉型升級的奠基石。
盡管有咸魚翻身的傳說,但是相似故事的結果版本無非都是勵志。對于水里生活的魚來說,瀕臨河流干枯的生存危機之下,活下去的幾率只有一種可能:暴雨如期而至。不過即便有如此生命奇遇,對咸魚來說毫無參考的可能。因為,一旦成為咸魚,就意味著生命早就改變了形態。
在造紙行業,死亡一直如影隨形,如果想以咸魚翻身來鼓勵那些在同質化生態中煎熬的紙企,多也是善意的欺騙。
眾所周知,整個行業與經濟周期的共振是同樣的節奏,快速擴張期所積累的能量,在調整到來的時候必然演化成一道分水嶺:強者恒強弱者必死!
殘酷的生存游戲背后,市場規律那雙看不見的手,強大而有力。于是,當我們面對造紙企業大批量的“死亡”,既不用惋惜,也不用大驚小怪,更不要試圖去塑造那些咸魚翻身的樣本。